2023年是公司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的第三年,围绕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经营目标,公司持续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结构调整优化战略布局。报告期,特钢产品民用市场需求恢复没有到达预期,主要原材料虽然震荡下行但总体仍处高位,公司盈利空间收窄。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重点布局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核电、风电、油服等领域,对外聚焦优质客户,抢抓市场机遇,树立品牌形象;对内从产品结构调整、核心产线效率和关键品种产量提升,工艺优化降本、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公司核心产线和关键品种产量报告期内持续提升,主要设备稳定运行,核心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各项技改项目稳步推进,特冶产能大幅提升。
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钢产量67.79万吨,同比提高10.42%;钢材产量50.66万吨,同比提高11.10%;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88.33亿元,同比提高10.72%;实现营业收入85.75亿元,同比提高9.72%;实现净利润3.62亿元,同比提高84.43%。
2023年,公司持续深入推动品种结构调整。一是积极走市场,深入品种开发,全年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冶不锈钢等核心产品订单稳步增长,核心产品全年接单量同比提高17.4%;二是快速推进产品认证、国产替代等项目,开发油服、新能源汽车、核电、铁路轴承等领域,全年通过各种类型的产品认证56项,开发新用户216户、新产品181个,其中核电产品合同量同比提升32%,轴承钢同比增长50%;三是强化计算机显示终端战略协同,实现供需联动,提高品牌影响力。积极与用户推进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战略协同、双方共赢,联合成立开发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分别与法士特、上海汽车变速器、中达新材、常宝股份(002478)、航天精工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是针对新增技改项目投产所带来的产能增加提前布局,开展调研,推进部分不锈钢品种的连铸试验,为后续接单做好铺垫;对电炉钢进行成本优化的管控,为多接单探寻新途径。
2023年,公司大力开展核心产线、关键品种提产和交付率提升工作,一是建立产销联动机制,以客户为中心,保证市场急需合同交付。为此,公司由生产、销售及技术条线共同组成生产策划小组,紧贴市场和客户的真实需求,依托各产线实际运作情况开展生产排产和瓶颈工序疏通工作,持续完善生产的全部过程管控,全力以赴保证合同交付,综合合同兑现率、急需合同交付率均有明显提升;二是强化生产组织策划,加快流动,核心产线以及高档品种入库量屡创新高。特别是特冶、锻造、轧钢以及板材等高档品种产线,实现全工序、全流程的细化管控,产量稳步提高。全年电渣钢产量同比提高19.21%,感应钢产量同比提高18.91%,自耗钢产量同比提高20.09%,锻造产量同比提高6.45%。
2023年,公司持续推进“三优化”及“三率”提升工作。一是通过积极锁定市场资源、使用2#和3#镍代替1#镍、开发推广使用水淬镍等措施,通过创新思路推动实施了非真空感应炉包钢水模式。在自用料成本降低方面,持续推进降低铁洗/镍洗生产炉数、推进精钢材外购以及提高精钢材成坯率等措施,使原材料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通过对锭型优化设计、削皮余量控制、精整方式优化以及影响成材率关键品种合格率提升等措施,使得成材率指标持续提高;三是持续推进低成本工艺路线转移,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成本大幅度降低。
2023年,公司持续严抓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一是建立了“质量上的问题数据库”,规范产品质量上的问题的分析和控制点,每月排产后,将各排产品种与数据库及时匹配,在生产策划前做出质量警示预防,全年未发生因策划不到位导致的批量性质量上的问题。二是重点推进工艺细化及操作标准化工作,形成《生产厂工艺细化及操作标准化推进方案》,逐个品种梳理,细化控制参数范围,将操作细节落实到最小控制单元;三是围绕品质提升工作,全年推进重点品种质量提升项目47项,已全部完成攻关任务。
2023年,公司围绕主辅机设备正常运行质量提升工作,不断夯实基础,设备正常运行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一是对关键主机设备正常运行质量来优化,针对锻造设备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组建联合攻关团队,每月在锻造召开现场办公会,集中梳理和解决各类设备问题,有效遏制了锻造主机运行不稳定的局面;二是全方面提高设备检维修质量,主机设备故障停机率同比降低0.01%,其中炼钢设备故障停机率下半年连续4个月为“零”。
报告期,公司为打破高端产品产能瓶颈,逐步推动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按策划继续积极地推进各技改项目,持续加强项目施工全套工艺流程进度管控及实施工程质量管控,严格按项目建设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确保各项目按期并高效实施。报告期,新建3台线台真空自耗炉等设备已按计划时间正式投入生产使用,高合金小棒材、2200吨精锻机、高合金板材等项目全部按计划节点推进中。
2023年,公司继续强化党建工作,加强组织与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党员活动参与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层次地融合。报告期内,明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总思路,编制了2023-2025年党建工作规划,制定党支部“六个一”和党员“六带头”活动方案,开展各类党建活动,策划开展“再创业、再出发”主题系列活动,及员工徒步健康行、乒乓球赛、新老员工篮球赛、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环厂区接力赛等活动。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公司属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类代码:C3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类代码:C31)。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8.88亿吨,同比基本持平。全球71个纳入该机构统计的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合计为18.50亿吨,同比微降0.1%。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粗钢产量10.19亿吨,同比基本持平;钢材产量13.63亿吨,同比增长5.2%。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2023年,行业总体仍然呈现产能过剩且需求疲软的发展形态趋势,房地产、汽车、工程机械、造船等主要下业需求恢复低于预期。在成本高企、需求减弱、价格下降的背景下,行业总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特殊钢行业最初是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配套而建,随着汽车工业的壮大以及机械行业向高精尖设备发展转型,我国特殊钢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品种日渐齐全并多样化。改革开放后,特殊钢行业进入快速地发展期,产业体系逐渐完备,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特殊钢行业设施现代化基本完成,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
特殊钢产业链上游包括铁矿石、合金等原材料制造以及废弃钢铁回收再利用环节;中游包括结构钢、工具钢以及其他如高温合金等高的附加价值特殊钢的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包括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主要工业制造领域。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资料,从目前国内特殊钢需求领域来看,汽车工业占比约40%,其次是工业制造,占比约20%,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拉动国内特钢消费的主要动力。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发展形态趋势,但恢复速度不急预期,特钢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及不确定性,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包含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石油石化、核电、风电等,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为公司发展转型提供有利契机。国务院于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指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国家对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发展(000547)的政策支持为特殊钢企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2021年12月,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应围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着重推进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等材料创新发展。这对以高温合金为核心产品的企业来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2022年1月,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要提升钢材的供给质量,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特钢产品,引导特钢行业技术提升与发展升级。同时,我国建设“两机专项”将推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研制,对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起到推动作用。整体看来,未来高端应用领域智能化、高端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行业带来新的需求,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高端特钢产品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这些都将为特钢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公司以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的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基本的产品为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不锈钢、工模具钢、汽车钢、钛合金、高档机械用钢、轴承钢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石油化学工业、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公司经营模式为传统的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废钢以及镍、铬、钼等合金材料,公司设有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采购工作,根据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做采购。公司依据客户订单及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优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对于部分民品订单,为合理控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公司采用市场竞价采购模式,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第一先考虑报价更低、服务更优的供应商。
公司根据发展的策略及市场需求开发和制造产品,产品主要是通过自有设备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并据此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排产计划,生产管理部门依据销售部门接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公司适时在部分非核心工艺环节开展委托加工业务,以提升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委托加工为标准化工序,不存在对外协单位的技术依赖。
公司按照重点用户基于国防战略需求或航空市场发展需求制定的采购计划,统筹安排整体接单情况,并组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工作,销售以直销为主,部分产品由经销商代销。公司重点产品通过承担配套研发任务,研制成功后进行批量供货,与客户协商确定售价;民用产品售价一般会用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工费等作为定价基础,根据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相应调整产品售价。
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AS9100/EN9100航空航天和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主要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逐步提升质量管理上的水准,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稳定的特殊钢精品。公司管理体系按过程方法确定出所需的全部过程,在生产经营中,各单位为所负责的过程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并对过程做测量和分析、建立沟通渠道、收集反馈内外部信息和数据,以实现对过程的及时控制和管理,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预防的方法,以实现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过程的持续改进。
高温合金是能够在高温下抗氧化、抗腐蚀、抗蠕变,并能在较高的机械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合金材料,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材料,更是建设战略、能源战略及国家战略的核心基础材料。1956年,公司成功冶炼出我国第一炉高温合金GH3030,由此拉开了我国高温合金产业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仿制到独立创新的序幕。目前,公司已掌握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核心生产技术,并在产品的研制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制度等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目前已掌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技术,能够按照通用标准和用户特别的条件生产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系列新产品,涵盖锻材、锻件、轧材、冷热轧板材、冷拔材等800多种规格,并按照用户想要提供特定交付状态的产品,产品具有稳定的实物质量和良好的市场信誉度,产品主要使用在于航空发动机、舰船、燃气轮机、能源电力及石油化学工业等领域。
超高强度钢是在合金结构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根据钢的物理冶金特点,大致上可以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以及马氏体时效钢,大多数都用在制造承受高应力的重要构件,是国防军工领域的重要材料,大量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外壳、飞机起落架、防弹钢板等性能有特别的条件的领域,而且其使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到建筑、机械制造、车辆和其它军事装备上。从195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炉超高强度钢至今,公司通过生产的基本工艺及技术的不断的提高,持续提升超高强度钢纯净度、均匀性等综合性能,产品质量性能水平国内领先。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工模具钢生产设备,包括超高功率电炉,LF、VD精炼炉,各种吨位的电渣炉、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大型初轧机、连轧机,国外引进的快锻机、精锻机、扁钢精轧机以及自主开发的扁钢、模块预硬化调质设备等。公司能够按照通用标准和用户特别的条件生产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玻璃模具钢、热流道模具钢、无磁模具钢、芯棒、轧辊、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等系列新产品,涵盖锻材、锻件、轧材、冷热轧板材、冷拔材等品种2100多个规格,并可按照用户想要提供调质态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的FS、FT系列高品质工模具钢,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旗下的160多个牌号产品实现了工模具系列用钢的全面覆盖。
1952年,公司生产出我国第一炉奥氏体不锈钢,历经了七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EAF+LF+VOD/VHD、VIM+VAR、VIM+ESR、UHP+AOD+LF+VD+ESR、UHP+AOD+LF+VD、EAF+LF+VOD/VHD+ESR等多条不锈钢冶炼生产线,能够生产超低碳、低碳、中高碳各种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和析出强化等不锈钢产品,涵盖锻轧棒材、方扁材、管坯、薄板材等,且产品具有质量稳定,超低杂质和有害化学气体含量的优势,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核能、汽轮机、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医疗、锅炉等行业和领域。
除上述重点产品外,公司高档汽车用钢、高速工具钢、钛合金、高档机械用钢以及轴承钢等产品均在各细致划分领域深耕多年,公司依托专业的开发团队、一流的制造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精准把握所有的领域的发展趋势,在不断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保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
公司始建于1937年,是中国最早的特殊钢企业之一,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特殊钢行业上市公司。公司生产了我国第一炉高速钢、第一炉奥氏体不锈钢、第一炉超高强度钢、第一炉高温合金、第一炉超低碳不锈钢等,以研发生产“高、精、尖、奇、难、缺、特、新”产品引领我国特殊钢材料发展,公司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有着先进的冶金装备,长期承担国家大量特殊钢新材料的研发任务。
公司有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种冶炼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高档汽车钢、高速工具钢、钛合金、减速机、增速机行业用钢等各种类型的产品5400多个牌号特殊钢新材料的生产经验,主打产品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冶不锈钢拥有技术壁垒高,产品质量好的特点,在国内细致划分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能源电力、石油化学工业、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是国内重要的特殊钢新材料供应商之一。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高质量特钢产品。公司成立了从原材料入场到销售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检验体系,产品质量和稳定能力达到国内最高水准并对标国际。
报告期,公司主持或参与起草的多项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其中,副主编国家标准三项,副主编冶金行业标准六项,副主编团体标准一项。
报告期,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开拓奖1项;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高品质的产品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工信部发布,公司被认定为2023年辽宁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申报并获批省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项目1项。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和法规,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并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军工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S/EN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夯实产品质量基础。
公司的产品性能和质量检验实验室先后获得NADCAP实验室和IOS/IEC17025实验室认可;先后通过英国劳氏LR、德国劳氏GL、美国ABS、挪威DNV等多家国际知名船级社认证。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备,公司的质量管理上的水准也逐步走上新台阶。2004年,公司荣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质量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高新工程配套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公司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在近年来多次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特优质量奖、金杯高品质的产品奖、冶金科技奖等,多次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优秀供应商称号。
为契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巩固市场地位,公司在“十四五”期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已拥有全球最大设计产能的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最大锻造能力的快锻机、精锻机,国内总体产能最大的特种冶炼炉群,以及配套的生产设备。
公司在特殊钢领域实施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产品定位以高端、高档特殊钢和合金材料为主,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能够按照不一样的客户的需求生产定制化产品。凭借优秀的产品的质量及研发实力,在国防军工及高端民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主要客户的真实需求稳定,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公司是国内航空发动机及其他军工生产企业难以替代的优秀供应商,公司军用高温合金及超高强度钢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民用市场,依托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公司已入选中国商飞供应商名录,并与陕西法士特、长春一汽等重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设立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辽宁省博士后科研基地。公司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金属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同时与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公司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特殊钢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基地,常年承担国家国防军工特殊钢新材料科研课题。
公司在国内特殊钢行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公司重视新产品、新研发技术储备及产品技术、工艺创新。公司长期承担国家特殊钢新材料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与国内特殊钢行业主要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连续多年研发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4%以上,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创新及国产化替代技术攻关。2023年公司继续深入推动新产品研发及产品质量攻关工作,在研科研课题共计42项。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共计3.57亿元。
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钢产量67.79万吨,同比提高10.42%;钢材产量50.66万吨,同比提高11.10%;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88.33亿元,同比提高10.72%;实现营业收入85.75亿元,同比提高9.72%;实现净利润3.62亿元,同比提高84.43%。
我国特殊钢行业整体呈现国有专业特殊钢企业、混合所有制特殊钢企业、地方专业特殊钢企业和大型钢铁集团下属特殊钢企业并存的现状。我国特殊钢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殊钢行业集中度较低,主要是由于特钢品种丰富,市场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下游应用行业极多,因此规模化优势较弱,同时,部分特钢产品因技术壁垒较低而面临激励的竞争格局,也因此存在供给矛盾,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技术上的含金量产品不能够满足国内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情况。在我国全方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背景下,特殊钢行业在产品结构和市场应用方面还有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特钢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
在民品市场方面,预计未来短期内国内外宏观经济仍错综复杂,钢铁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仍将面临传统需求恢复不足、阶段性供需矛盾仍在加大、全行业盈利能力变弱等困难,运行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尤其是短流程炼钢企业,能源价格的持续高位,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保持稳定运行、推动高水平发展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将加快推进新基建、新型城镇化、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国家政策支持也为公司产品加速转型提供有利契机,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军工及航空航天市场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武器装备自主化和现代化,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作为行业中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端原材料生产的头部企业,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及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预计将为企业来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预计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喷气客机九千余架,到2041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万架,因此,我国民用航空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2023年,我国航天全年67次发射,连续三年刷新发射数量记录。不仅发射数量,我国航天近年来在载人航天、可复用航天器、重型卫星、巨型互联网星座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世界第二航天大国,未来发展增速可期。
“十四五”期间,我国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加速发展进一步促进高端特钢产品的研发生产,公司以国家发展的策略的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聚焦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种冶炼不锈钢等战略产品,致力提高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原材料需求的保障能力。未来,公司将快速推进技改项目实施,持续提升高端特殊钢新材料产能,在目前优势产品的基础上,重点从航空航天,尤其是商飞、商发等民用领域、以及油服、半导体、核电、舰船用钢等领域,热情参加新项目认证、产品试验,开拓新产品、新市场,逐步优化高毛利、高性能产品品种结构,逐步提升重点产品产量及占比,更好的满足重要领域发展对高端特殊钢的需求。此外,公司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及军工、航空航天等单位的技术合作,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形成特有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致力打造中国第一特种冶炼生产企业及最具投资价值的特钢上市公司。
根据公司2023年实际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并结合当前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能源动力价格高位的实际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2024年公司计划实现钢产量72万吨至79万吨、钢材产量56万吨至62万吨,其中“三高一特”核心产品8万吨至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0亿元至110亿元,实现净利润4亿元至7亿元。
公司使用的镍、钴、钼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进而影响企业成本,原材料成本在公司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比约60%-70%。2023年,虽然镍价总体震荡下行,但平均价格仍处于高位,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营销模式,在订单确认后锁定相应原材料价格,以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工费等作为定价基础,虽然公司依据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相应调整产品售价、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通过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扩大产能实现规模效益,但仍存在原材料价格大大波动给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2022年初至今,国内经济提高速度放缓,需求恢复延续弱势,钢铁行业全方面进入下行周期,整体呈现下游需求不振、钢材市场价格下跌、原材料成本高企等不利形势,在供强需弱的背景下延续“高成本、低利润”的局面,行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汽车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低迷运行,对公司部分产品需求明显降低。公司在报告期持续调整产品结构,但仍无法对冲部分民品商品市场低迷对盈利能力造成的不利影响。
国内特殊钢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集中度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正在加速提升,但总体仍呈现产能过剩,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形势。近年来,市场需求及高毛利驱使我国从事生产高温合金企业逐渐增多,随着我们国家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及相关领域发展壮大,可能还会存在新的投资者进入,将给公司带来竞争风险。
公司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重点产品占出售的收益比重较高,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公司生产的军用产品是我国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近年来,我国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公司高端产品需求旺盛的根本原因,如果未来相关产业政策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发生周期性波动甚至一下子就下降,可能会引起公司业绩发生较动甚至大幅下降。
公司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重点商品市场需求大多数来源于军工领域,该部分产品研制周期长,下游客户结算方式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主,回款周期通常在半年左右,虽然该商业承兑汇票信用风险较低,但对公司短期现金流仍造成一定影响。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加强对能源使用和排放物的管理,但随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日趋严格,将加大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及对环境治理和管控方面的难度。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航天发展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常宝股份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抚顺特钢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